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禪坐靜心閱讀力 永續環境行三好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禪坐靜心閱讀力 永續環境行三好

【人間社 邱乾海 苗栗報導】 2025-03-25
位於苗栗縣頭屋鄉的明德國小,為了刺激學生的閱讀能力,除了透過《人間福報》讀報教育之外,也申請「雲水書車」到校供學生借閱;學生在閱讀前必須先靜坐數息3分鐘,再依序取書閱讀,以提升專注力,從中學習更多的智慧。

位於明德水庫旁的明德國小,創校於日本昭和12年(1937年)。在未設校之前,學生必須到數公里外的頭屋國小就讀;當年交通不便,上學途中要經過多處渡橋或過河,學童安全堪虞,因此地方爭取設校,由全村義務勞動整地興學。

明德水庫自1966年竣工後,因水庫周遭屬於禁建區,人口逐漸外流,但教學資源卻未受影響。學生從一年級起,就可以參加舞蹈課、繪畫課、烏克麗麗、扯鈴等社團,中高年級則可參加機器人電腦運算思維課程,除了強化學生的健全體魄外,也培育孩子品德與負責的精神。

此外,學校並利用水庫周邊資源進行教學設計,培育學生愛家鄉、珍惜土地的觀念。由於學生家長大多為勞工或務農,也有單親家庭、隔代教養、新住民學生等,在學習刺激上較為薄弱,因此校方大力推動閱讀來提升基本學習能力。

閱讀推廣教師劉嘉琪表示,明德國小屬於開放性學區,為了吸引學區外的孩子就讀,在校長彭國楨帶領下,學校全力發展閱讀,除了一般書籍的閱讀外,也向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申請「雲水書車」行動書坊到校供孩子借閱。

劉嘉琪指出,學生在閱讀前必須先靜坐數息3分鐘。這項源自佛教的禪坐,經證實可以讓身心清淨下來,學校推廣靜坐數息多年,很有成效;而全校性的閱讀《人間福報》讀報教育,更是透過新聞內容,增進學生的閱讀素養與課外知識。

他說,學校安排師生在晨間共讀《人間福報》,由教師從每日報紙中,選取有關生命教育、道德教育或社會重大議題,經由教師解說後,融入相關課程,並鼓勵學生將精彩內容剪貼成冊、書寫心得,嘗試投稿《人間福報》相關版面。

學生透過讀報教育,了解新聞構成的條件有6何(5W1H),配合國語課本「六何法」進行主題教學,讓學生了解新聞成立的條件為何?並由學生從文章裡找到構成的條件,學習如何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,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。

四年級導師陳錫慧表示,佛光山大明寺「雲水書車」到校的時間,正巧是學校週四閱讀日,配合學校SDGs書展,結合環境教育與讀報教育,以《人間福報》相關議題導讀,將各領域的課程統整起來,還結合英語學習,令人眼睛為之一亮。

陳錫慧指出,閱讀推廣教師劉嘉琪會將「六何法閱讀策略」做延伸閱讀,與學生們討論「環境永續我的家」,透過閱讀《人間福報》上的環境新聞,結合環境永續的SDGs目標,引導學生討論環境問題,以及如何採取行動,促進環境永續。

陳錫慧表示,之所以選擇環境永續議題,是因為社會課有家鄉的氣候,而校本閱讀課程的主題也是閱讀家鄉。氣候變遷造成許多影響,學生們藉由平時晨讀《人間福報》,更容易進一步了解環境永續主題,透過跨領域的閱讀來實踐這門課程。

校長彭國楨指出,他先前任教的學校參加佛光山春節彩繪燈籠活動,獲得「佛光獎」,當時他帶領學生到佛光山領獎,就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推動的三好教育非常讚嘆。星雲大師推動文化閱讀教育已超越宗教信仰,只要對學生好的任何教育方式,學校都會接受,也會持續做下去。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